瀏覽次數:2899
黨的十九大報告將“全面實施績效管理”寫入其中,毫無疑問,這意味著在今后的財政管理、乃至整個政府管理工作中,績效都將成為一項重要的內容。“績效進入新時代”。要始終注重提高績效,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采購制度設計之中、采購預算編制之中,以及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,更好體現結果導向;切實加強政府采購與部門預算、資產管理、國庫集中支付及績效評價的有機結合,依托財政支出綜合監管,建立“預算-計劃-采購-支付-驗收-監督”的循環監督機制,努力解決“重分配、輕管理”的問題。
如何將績效評價貫穿采購全過程?這個問題已經引發業界廣泛關注。特別是圍繞如何事半功倍做好府采購績效評價這個課題?各級財政部門需要研究問題很多,肩負的任務也很重。對此,筆者僅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基層工作經驗,將上述問題概括為以下幾方面主要內容。
建立一個機制
建立采購預算編制有目標、采購預算執行有監控、采購預算完成有評價、評價結果有反饋、反饋結果有應用,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,貫穿采購預算編制、執行、監督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機制。形成政府主導,財政牽頭,預算部門具體執行,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格局。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,財政部門切實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、指導、協調和監督;各級預算部門按照統一部署,切實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,發展與改革部門要將審批通過的年度經濟計劃指標、基本建設投資計劃指標及時報送財政部門;審計、監察等部門要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的監督力度,促進各地、各部門強化預算支出責任和效率。
完善兩個體系
完善績效管理制度體系。各級、各部門要出臺推進采購預算績效管理的具體實施意見和措施,建立涵蓋績效目標、績效監控、績效評價、結果應用各環節的管理制度,健全社會中介、專家、數據庫和檔案等管理辦法。加強業務規程建設,制訂系統、規范的績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細則,規范操作程序和質量控制要求。
完善績效評價體系。明確績效評價主體,強化各級財政部門、預算部門績效評價主體職責,探索引入第三方評價。完善評價方式方法,建立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種績效評價方式。完善績效指標體系,加快績效指標研究設計,盡快形成包括各類支出,符合目標內容,突出績效特色,細化、量化的績效指標,實現全區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共建共享。
抓好三個環節
抓好采購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和監控。各預算部門在編制年度預算時,須編制預算績效計劃,明確績效目標,經財政部門審核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步預算編制流程。預算執行中,要及時跟蹤項目進度,分析預算績效信息。加強績效運行監控,以“金財工程”為平臺,依靠賬戶資金運行管理系統、國庫動態監控系統和財政資金網上監管系統,對資金撥付運行所有環節進行監控。
抓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。預算部門作為績效評價的主體,認真組織開展績效自評,并向財政部門提交績效評價報告。
認真抓好績效評價結果應用。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年度預算調整、專項資金分配和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,優先考慮或重點支持績效評價結果較好的項目,減少績效評價結果差的項目的資金安排,取消無績效或低績效項目,優化資源配置。
貫徹三個落實
貫徹領導落實。要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,領導要重視,將績效管理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內容,提高認識,精心組織、周密部署;機構健全,人員配齊,保障經費及預算績效管理運行需要。
貫徹目標落實。在績效目標上,各級政府要先開展績效目標試點,再擴大、最終全覆蓋。
貫徹督查落實。一方面是上下聯動,上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下級的工作指導,明確要求,明確步驟,協調推進,下級財政部門要按照統一規定,及時啟動,嚴格落實,各部門也要對本系統各級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;另一方面是部門配合。各部門要按照已確定的職責分工,各司其職,各負其責,加強協調,互相配合,共同推進;再則是內部溝通,財政部門的績效評估中心要加強與內部科室的聯系溝通,各科室、單位要全力支持,相關資金管理辦法、資金撥付文件要及時抄送績效評估中心,一些重要的工作會議和工作調研要邀請績效評估中心參加。
總之,要做好政府采購績效,應該有相應的制度設計,在制度框架下將績效評價貫穿全程,用好績效評價結果,方能推動政府采購事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。
來 源:中國政府采購網
作 者: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財政局 趙長寶
本文系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此文版權歸原出處所有,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。
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與本站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。